《长安杂兴效竹枝体》
清⁃庞垲
万树凉生霜气清,中元月上九衢明。
小儿竞把青荷叶,万点银花散火城。
荷花灯,又名“水灯”、“河灯”,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,纸质木座。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这天,平缓的江面大都会漂起千姿百态的荷花灯,它们沿流而下,光映粼流,带着人们祈求平安与吉祥的夙愿。实际上从农历六月开始,一直到中秋节期间,都会有人放荷花灯。
金莲灯前闻泣夜,盂兰会上救升天
在我国 闽南、台湾一带,中元节祭拜的习俗之一,便是在各个水域放水灯,帮亡魂照路,邀来同享香火。水灯的样式不仅限于荷花状,多是以纸糊如宫殿形,中有蜡油点火,纸上还会用毛笔写上“广施盂兰”、“冥辉普照”、“敬奉阴光”等中元敬语字样。据说水灯漂浮愈远,该施主愈得庇佑。
为什么会选择在中元节放水灯呢?
中元节原本是道教、佛教与传统民俗相结合的节日,道教强调孝道,认为“天官赐福,地官赦罪,水官解厄”,“一切众生皆是天、地、水官统摄”。佛教则着重于为那些从阴间放出来的无主孤魂做“普渡”。水便成为载体,入夜,将纸船与纸灯置放河中,让其顺水漂流。人们依据灯的漂浮状况,来判断亡魂是否得救。如果灯在水中打旋,被认为让鬼魂拖住了。如果灯在水中沉没,被认为亡魂得到拯救,已经转生投胎了。如果灯漂得很远或靠岸,被认为亡魂已经到达彼岸世界,位列天国仙班了。总之,一切都是良好的祝愿。
2010年,中国文化部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,香港特别行政区申报的“中元节”入选为民俗项目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。60年代的中期,北海公园还办了一次中元节,琼海中到处都是茄子做成的河灯,非常壮观。
DIY荷花灯
自己动手制作荷花灯,平添活力与乐趣!你可以买到一盏荷花灯的半成品材料,半透明的纸已经裁减粘贴完毕,四角有支棍的木板底架也备好了。在制作完成后,还可以自行发挥写上喜爱的词句或是祈福先人的名字、超度的词句等等。然后,把纸皮套在木支架上,水灯笼就做成了。
所用到的工具:
胶水、线、皱纹纸(粉色、红色、绿色等)、细钢丝、钳子。

制作钢丝底座与花瓣
铁丝做框架,皱纹纸剪成一小张,扎起来就是花瓣了。
用包水果的纸用白胶糊在框架上就好了。把花瓣用双面胶粘在框架上即可(两层花瓣,一层8片),为了固定,再用线缝一圈。
绿色皱纹纸剪出需要的形状后用双面胶黏贴。
放河灯的习俗已经被人们拓展,如果七月十五庄稼长势喜人,农民们心里就有底了,就觉得应祭祀一下天地,老人们就开始张罗:放点河灯吧,收成也许会更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