Quantcast
Channel: 有机会,中国有机生活第一平台 »有机会记者小瑶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6

不忘初心,方得好茶——采访郭秀梅老师

$
0
0

赵州茶语天下闻,

道得无门却有门。

归来何须梅花嗅,

柏子生香已十分。

从早些年“喝茶等于喝农药”的惊人新闻,到2012年绿色和平组织报告茶叶农残严重的现状,原本“炉火和烟煮苦茶”的生活诗意少了半分,转而变为人人为食品安全担忧。随着有机食品越来越深入人心,“有机茶”也成了我们的桌上客,有机茶背后还有哪些不为广知的故事呢?为此,小编采访了郭秀梅老师——郭老师从九十年代便开始亲自去云南采茶,一直从事有机行业,对有机茶有深入的认识与理解。(有机茶,指的是在生产过程中,不采用基因工程手段,不使用化肥、农药、生长调节剂等人工合成剂,不使用辐射技术,完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,尽量依靠作物轮作及秸秆、畜肥、豆科作物、绿肥、场外有机肥料、含有矿物养分的矿石维持养分平衡,并利用生物、物理措施防治病虫害。在产品的包装、运输过程中不造成二次污染。)

不忘初心,方得好茶 不忘初心,方得好茶——采访郭秀梅老师

小瑶:郭老师您好,最近几年,食品安全问题多多、食品问题信任危机严重,但您从九十年代就开始走访云南等地采茶,当时是什么样的机缘让您想要自己去采茶呢?

郭秀梅老师:有这样几个原因,一是我自己比较喜欢喝茶,对茶关注的较多;再者,九几年的时候,报纸上有一篇《喝茶等于喝农药》的文章,看过之后我才开始注意茶叶农残问题。而且,那时喝到的茶,已经开始和小时候的味道不一样。我几乎是从小喝茶,从爷爷那一代开始就喜欢喝茶,小时候的茶的味道很纯正。上班经济独立后,第一件事就是买茶。当时买的是花茶,以前五块、十块一斤的茶就觉得很好喝,后来几十块钱一斤的茶都不是很好喝了,但当时不知道为什么茶叶味道变了。 后来遇到一个专门从事有机行业的老师,她辅导慢性病人的康复(因为饮食、情绪对癌症病人的影响非常大),就此和有机结缘。当时还有一个去茶山做考察的机会,就这样开始了找茶的旅程。

小瑶:对普通消费者而言,单纯从味道上就能发现有机茶和普通茶叶的不同吗?

郭老师:单单从味道上就会有很大不同。以花茶为例,从前做茉莉花茶是用真正的茉莉花来做,它的味道比较清香浓郁、持久;但后来用茉莉花香精来熏,味道很重、但香气保留的时间很短、很腻人,这一点很明显。 喝起来的时候,也会感觉有明显不同,现在很多人觉得绿茶需要保鲜在冰箱里,但我们找到没有污染的绿茶,其实不需要,留了三年,它的味道没有什么变化,反而会觉得味道柔度更好。 用过药的茶,春天的茶放到年底,味道就没了、颜色也变了。但没有用过药的茶,就不会这样。这些辨别方式只是停留在看表面的现象,具体茶叶内部化学分子有没有变化,我们没有特别研究。

小瑶:在采茶的过程中,您是否会遇到茶叶被“偷换”的状况呢?

郭老师:我们最初去采茶的时间是九十年代,那时前期的许多问题是没有的,最开始找的是一片原始森林,那里多是乔木茶,茶很少,不是成片的。进行采茶的是固定人员,我们会选在恰当的时间点进行采茶。当时的茶是包户制,因为茶农就拥有这几棵树,所以一般不会遇到“偷换”状况。 我们寻到的一款绿茶也是这样,它的生长环境很好,半山腰空气潮湿,几乎没什么人,所以基本算是野生的茶,我们会尽量避免人工的部分。我们亲自去探访这座茶山,因为山上气候潮湿,如果喷了农药会很难散去。现在想找好的有机茶会困难一些。

小瑶:生产种植有机茶,一定会比种植普通茶叶更辛苦,坚守的人通常会遇到哪些困境呢?

郭老师:首先,有机茶的产量很少,如果一片茶区生产普通茶叶三五十斤,那么生产有机茶可能只有三五斤,但价格却不会差这么多。茶农会觉得很辛苦,坚守的人也就越来越少了。 曾有其他地区有需要有机茶的人,亲自派人去往茶山采茶,但派去的人并不很懂采茶……

小瑶:有些爱茶的人认为,即便是有机茶,也很难做到完全不喷洒农药。但在选择农药的过程中,可以选择较为安全、残留量低的农药,这样最后制成的茶在检测过程中也符合有机茶的标准。您是如何理解有机茶的呢?

郭老师:有机茶是有标准的,严格的说,有机茶是不可以施加农药的!就像你喝到的这款茶,它产自原始森林,我们将它送到欧洲做检测,全部合格。在这款茶的原产地,他们采用包茶树种植制度,而不是包地种植。国标和我们检测的标准,还是差很多。在一定合理范围内,茶叶符合农残检测的标准,但长远来看,谁也不知道累积的茶叶农残会不会对我们的健康有影响。我不能保证所有成为“有机茶”的茶叶都不添加农药化肥。但我们遇到的这些真正做有机的茶农,是不会使用农药化肥的。

小瑶:有机茶和普通茶在生长期,会有哪些不同呢?

郭老师:使用化肥的茶和不使用化肥的茶,刚开始长芽的时候就有差别。用了化肥的茶在发芽时长的很快,没用化肥的茶芽很小、有虫。就我看到的来讲,有机茶其实可以做到不用化肥,我们可以用有机肥代替。在我心里做“有机”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养地,固本。就像人类一样,只有体质健康了,菜不容易得病。人容易收到暗示的影响,虫子也是!有些虫子特别喜欢甜的东西,我们便采用人为的物理防控办法去驱虫。我们曾经做过一个实验,你经常示意虫子到某个区域,它们便会受到这些暗示。我们在菜地旁种了一畦油菜,驱赶虫子去吃油菜,慢慢慢慢的,虫子们收到暗示的影响自己会去吃油菜。后来,这块油菜地插上一个牌子,“给虫子吃的”。 最关键的还是人心,要看做有机的人有没有这个心力。前期会很苦,但后期成本是很低的。

小瑶:我曾经看过“公平贸易”的相关故事,作为消费者,我们也有责任,因为消费可以改变世界。

郭老师:对有机行业来讲,消费者的做法也很重要,需要理解并允许“有机”的产品有一个由少变多的过程。但我们的消费者都很急,很多生产者开始还很坚守,消费者促使生产者向那个“快”的方向发展,很多农人便无法坚持了。有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,需要消费者了解农产品的发展时间段,允许它有这个过程的转变。

小瑶:有些农药不是水溶性的,所以泡茶时泡不出来,很多人认为过于关注农残有些危人耸听,是否真的是这样呢?

郭老师:严格来讲,有机茶就是需要不施加农药的,有一部分农药还是水溶性的。我们认为,有机需要分级,这样也相对公平,让严格坚守的农人更容易坚持下去。

小瑶:您对爱好喝茶的消费者有哪些建议呢?

郭老师:一是要看身体情况,如果喜欢喝茶的人自身体质很好,身体毒素代谢能力强,可以适当饮用一般的茶。另一方面,要看个人喜好,选择干净的茶就可以。有机不单是喷不喷药的简单问题,做起来范围很大,甚至包括含社会学。它不单纯是技术的问题,技术层面的问题解决起来较容易,但涉及到“这个人想不想去做”这个软性的心灵部分的层面,这就很难做了。 现在有太多的人从技术层面、食品安全层面去说,这个技术有没有,我们能不能做,很少有人会说:有没有人愿意做,在做的人是以一个什么样的心态去做的?技术的部分是容易的,但塌下心来去做……这中间会有很多考验。很多企业做了、没了、做了、没了……一个是经济方面的考验,一个是心里能不能坚持下去的考验。

小瑶:有机生活的理念极好,但从认知到实践总要有很长的路要走,比如在环保生态居家方面,茶籽粉、皂角粉很好用,但推广起来比较困难,您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呢?

郭老师:这涉及到全民素质的问题、全国人口温饱的问题等等,有机和环保还是有一点差别。普通老百姓会考虑更现实的经济的部分,我吃了这个之后,到底有多大好处?农残对健康的影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,农残是积累的过程,大部分人只有在病痛时才会关注这个状况。 最近发现在做有机农场时,很少有人愿意做,同样是3000块钱,很少有人会选择种地。年轻人愿意返乡的更少,一是不会种地,另一个是不愿意。现在会种地的人很抢手,如何让更多的人发自内心的做“有机”,这是要解决的最重要问题,这个解决不了,有机做多大都是会遇到问题的。让农人天天扎到地里,是很难的一件事。但不管怎么样,至少还有一批人在坚守。

小瑶:谢谢您接受我的采访,也谢谢您给予我的指导,希望坚守“有机”这个行业的人越来越多。

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6

Trending Articles